护腕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腕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消息】登白云山有感

发布时间:2020-11-23 00:54:53 阅读: 来源:护腕厂家

圣人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土生土长在平原的我,没有登临东山,泰山的机缘,体会不到杜甫的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气度,却在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有幸登上了邹平临池的白云山,体验了一把诗圣的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白云山是沂蒙山的余脉,海拔并不高,600多米,从严格地理意义上说,算不上高山,只能算作“丘陵”或“崮”,可这里岭连岭,岭靠岭,岭岭相连,远远望去,藏青色的山岭的脉络绵延起伏,回旋跌宕,犹如中国画中的大写意,这对于生活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的我来说,也为它的壮观和宏伟所折服了。

白云山距我们的驻地——小房村大约七八里路程,在阳光透明的日子,远远望去,墨黑的山体巍然屹立,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山顶是一方巨大的头颅——玉皇顶。而这只有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才看得到,每当夕阳西沉,黄昏到来时,或浓云密集的阴雨天,山影就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融入到茫茫云气的视野尽头,再也见不到它伟岸的身姿。

小房村在白云山东面,是个拥有五六百人的村子,与它紧邻的大房村,却只有八九十人,正如当地人所说“小房不小,大房不大”。这里是山区,每家每户的平整地块儿不到几分,其余都是山坡地,地表经常年累月的风雨侵蚀,已是沟壑纵横,裸露在地表的,到处是浅红色的山根土。虽然贫瘠,却是烧制砖瓦的绝佳材料。于是,在这错综纵横的山沟里,到处散布着如鱼鳞般拥挤的砖瓦窑。烧砖制瓦已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支柱。这也为本地的山民和外来务工者提供了无以穷尽的打工挣钱的工作机会。而我村的一位小伙子正是在此地打工时结识了小房村的砖窑厂老板,承包下窑厂的全部活计,小伙子回家召集了我村及邻村三十几名青年坐一辆大巴来到砖厂,而我也有幸成为三十多名打工者中的一员来到这里开始了我的窑厂打工生涯。可天有不测风云,没有十来天,天上就卷下一场沸沸扬扬的大雪,砖厂无法开工,这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就钻进山沟里逮野兔和山鸡。而我则约了我的一位老乡,去登那座令我心仪很久的白云山。老乡已年近五十,姓吕,名德生,常年在外打工,飘荡半生,却仍孑然一身。老乡家中弟兄两个,他是老小,年轻时家贫,姑娘们忌嫌,等到家境好点了,却错过了找媳妇的年龄,但他从未动摇要成家的意向。老乡不嗜烟酒,干活麻利勤快,待人诚恳平易,和我颇谈得来,我们年龄虽差了一大截,却成了忘年交。这次登山,我和他结伴而行,一则为了壮胆儿,登山有个照应,二则都想领略一下白云山的风采。

常言说,看山跑死马,总以为山很近了,就在眼前,却总走不到。大约走了三个小时,才到达山脚最近的村子——北园村,北园村就在山脚下,村西卧着一湖清水,那是绝对纯正的山泉,一条山溪象一条银蛇从山上蜿蜒而下,潺潺的泉水注入静静的湖里,湖水明澈亮丽,一眼能望见水底的沙石。沿着山溪所在的山谷拾阶而上,脚下是一条不宽的完全是上山劳作的山民踩踏出来的山路,山坡上散布着数量不多的核桃树,偶尔能见到几处山民开垦出来的条形状的梯型麦田。但更多的是浑身带刺的野生酸枣树。山势越来越陡,大约爬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山腰,身上却累出一身透汗,坐在路旁一块大石上歇息,朝下一望,不由有些心慌,山势出奇的险,山脚那湾很开阔的湖面已变成一面镜子,而我们干活的小房村所在的窑厂也看上去只有火柴盒大小,随脚踢下一块山石,山石翻滚着呼啸而下,瞬间不见了踪影。我感叹于山势的险峻,突发奇想,若在次处设一关卡,支一机枪,就是千军万马,也难攻上来。那架势,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味。而听附近的山民们讲,此山在解放前,确实曾有共产党的游击队在此活动,不过那时山上树木繁茂,粗壮的古树比比皆是,有的一个人张开双臂还搂不过来,只是到了后来,生产队四清时期,人们才把山上的大树砍伐光了,实在让人痛惜。旧时的胶济铁路从山下不远的村子穿过,铁路以东是日伪区,铁路以西是共产党游击队的根据地,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这条铁路成为两种势力的分界线,双方都不敢跨过这条鸿线,谁也不敢冒犯谁,这倒成了那时那地的一道奇观。而山势险要,林木茂密的白云山,被共产党的先辈们选为落脚地,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开展起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地,积蓄革命势力。而登上白云山,使我更钦佩于共产党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对坚持和发展山地游击战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再往上走,山路越来越窄,仅容下一只脚的空间,转过山腰,前面却豁然开朗,一处道观呈现眼前,门额上赫然三个大字“碧霞祠”——大殿供的是泰山娘娘的的神像,凤冠霞披,雍容华贵。(注:白云山道教文化和道教活动源远流长,传说玉帝之女碧霞元君曾修道于白云山,得道后受封于泰山为其道场)。旁边厢房住着一位道士,四十多岁,一身青衣青帽的道服,见我们进来,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招待我们喝茶。经过详谈,知道道士俗家姓陈,老家就在山下不远的村子,不知什么原因,与妻子离了婚,于是,看破了红尘,出家上山修道。但道士有个女儿,在山下不远的中学读初中。道士每月从民政部门领取津贴,供孩子上学。平时,道士要么给上山来的游客占卦相面,或被请下山给村民看风水,祛邪祟,但更多的时候,是钻研道书。往上离此不远,还有一座道观,住着一位女道士,也是青衣青帽,年纪与男道士差不多,面目清秀。据说是从五台山迁来至此定居。平时两人以师兄妹相称。我曾怀疑这两位男女道士的关系,但转念一想,这也可以理解,偌大一座高山,虽景色清奇,适宜修身炼道,可孑然一身,孤清单调的生活难免寂寞。只有男女的搭配,才能守得住这清幽和落寞。绕过道观,再往上,就到达了白云山顶——玉皇顶。山顶建一小庙,供奉着玉皇大帝的神像。坐在山顶的大石上举目四望,处处是连绵的峰峦,突兀高大的白云山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真应了那句山外有山的谚语。翻过后山,是一处断崖,顺崖而下不到半里,就到达一处胜景“水帘洞”,是一个幽黑的巨大山洞,里面供着唐僧师徒四人的神像,此外,还有太白金星,观世音菩萨等。据说这里就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水帘洞的原型,而白云山就成为花果山的雏型,但这幽黑的山洞却找不到一滴水,不知几百年前的明朝时期是否也是这个样子。天色已晚。我们顺原路返回,走到山腰,又遇到了那两位男女道士,一前一后提着水桶,到一个称为“王母池”的地方汲水,我惊异如此的高山之中竟有水,才相信了那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说法。我羡慕这里山的风景,更羡慕这两位男女道士恬静朴素的生活。(后来听说,白云山现在正修建一座道教学院——老子学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老子学院,作为培训道教徒的专修学府,也是白云山道士讲经开化授戒之所,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进行儒、道文化交流,此外还进行道医保健师专项培训,周易预测学交流研究等活动。想必那两位男女道士早已下山迁居于此,而主持道院的也许就是那位男道士。)下了山,老乡从他鼓鼓囊囊的衣服下面掏出一个瓷的神像,原来是在水帘洞中神龛上供奉的观世音菩萨,我埋怨起老乡不该做出这种渎赎神灵的勾当,据说这些受山民供奉朝拜的神像都已开了光,很灵验的,可此时天色已黑,劝他现在送回去已不可能,我们只好回到驻地,送还的事等以后再议。然而,就在我们回到驻地的那天晚上,老乡家中的大哥来了电话,让他赶紧回去相亲。媒人是他的一位远房表亲,介绍的是一位三十出头还未嫁人,因眼光太高,过分挑剔而耽搁了自己的农家老姑娘。第二天,老乡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匆匆走了。三个月后,我从老家得到消息,说我的这位老乡已经结婚,而媳妇就是他急着去见的那位姑娘。我至今觉得,白云山的确有灵气,老乡不但没受到惩戒,偷来的菩萨非但没忌讳他的小节,却给这位四方漂泊,与人为善,勤苦半生的农家汉子带来了福音,护佑他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新娘。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回忆起那次难忘的登山之旅,眼前又重新浮现出白云山那秀丽的山色,又想起了隐居山中的那两位道士,以及水帘洞内那尊神奇的观音菩萨。不由得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不能自已,于是挥笔写下了那首《山》的诗句:

目光总想走出

周围山的怀抱

去苦苦寻觅——山的那一边。

于是,在一个无风的日子,

我不畏山路险远

洒一路汗水,

终于登上了这山——

四周的群山之巅

可放眼望去——

四面依然皆山

我独坐山顶默想了许久

山也对我沉默了很久。

下山了,

遥望山野升起的炊烟

我轻问山风——

不知那里

是否有我——

昔日熟悉的——

那曾经美丽的家园?

麻仓优KAWD246步兵番号及封面

红色妖艳睡衣致命诱惑

君岛美绪HND444步兵番号及封面

尤物馆平面女模特颖儿EI私拍写真图片